第五章 用目标管人,而不是人管人
目标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和开始。对于个人来说,目标是内心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;对于企业来说,目标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。
企业管理,说到底就是目标管理¶
《管理的实践》by 彼得·德鲁克
“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目标管理”
团队目标包含以下三大类型:
- 方向型
- 过程型
- 理性型
1.方向型目标
方向型目标是指团队奋斗的大方向,指引着团队各成员奋斗的最终方向。高大上,尽管模糊,但股东人性。
日本品牌之父大前研一曾说:“我发现很多中国的企业家,在做一个项目时,首先考虑的是能赚多少钱,而很多日本企业家的思考原点是能为世界做出什么贡献。所以任天堂的老板手上有几百亿元的时候,也没有做房地产,只专注在游戏产业,这是赢的根本!”
2.过程型目标
过程型目标是指团队近期可以达到的效果。
作为该目标的制定者,中层管理者需要充分收集方方面面的资料作为参考,对各部门的实际能力进行合理评估,对需要授权的区域和类型要有明确的划分,对目标考核的可行性要有具体方案等。
3.理性清晰的具体目标
具体目标是指一些具体的数据指标。
指定的目标要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而定,并尽全力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,保证最后能够完成任务。
目标管理的四大难题¶
1.成员参与度不够,执行积极性不高
飞利浦CEO万豪敦
设定目标并不困难,如何找到一个有实践意义的目标并不容易。而且,要想实践这个目标,还需要争得团队中每个人的赞同,做到这一点是最困难的,毕竟众口难调,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。
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进目标设定的过程中,这样一来,成员对目标体系的认知会更加清晰,从而更加充分地认识自身目标的重要性,执行起来也就更加顺利。
作为员工,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,就会在低层次中跟团队管理者斗智斗勇,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。
共同参与有以下要点:
- 整个目标管理的过程必须以团队成员为主导
- 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充分的目标对话
- 管理者和员工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地位平等
- 必须确认这个目标试试双方都认可的
2.资源匮乏
目标,对于团队来说是效益,对于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业绩,但对于员工来说,可能是任务和压力。
在实际操作中,很多人会过度强调目标和资源的矛盾,将目标的设置与资源捆绑起来,不去追求更高的目标,或者放弃设置目标。在作者看来,资源所带来的限制不是最重要的。
通常情况下,企业的整体目标一定是一个超过当下企业和员工实力的目标,具有一定的挑战性,若能轻易达到也就不能称之为“目标”了。
3.目标拆分不合理
管理者的任务是保证团队各成员的目标与方向型目标是一致的。目标拆分一旦出现问题,就会出现分目标实现了但整体目标没有实现的情况——分目标远离了方向型目标。
设置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,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评估,再做出合理的规划。
4.目标总在变化
有种情况反复出现:团队管理者刚和员工讨论完目标管理的细节,或者员工正在努力实现目标,上级部门突然变卦,那么管理者应如何应对?
-
理解企业决定
管理者应明白,任何事情都有不确定因素,企业不断地调整方向和目标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,因此首先要理解企业的决定。
-
提前准备预案